夢回民國的主題,在旅遊的第二天才正式開始。
中山陵
從小的教育,從 國父的生平到 國父的思想,不斷重複地出現在課本中。覺得他在的年代離我們雖不遠,卻有些陌生。來到南京後,這種衝突更加加深,一路上都很好奇,我們所稱的 國父,在中國人民的眼中是扮演哪一種角色。出發前看了"百年南京"的紀錄片,其中有一段就是介紹中山陵興建的過程與設計理念。實際看到那白牆藍瓦,大理石階梯,就能體會到孫中山先生當年所受到的推崇與陵寢建築之困難。
當年的旅美建築師呂彥直,在東方的陵寢構造中,加入西方的建築元素。讓中山陵不同於古代帝王之陵墓,創造自有的獨特風格並搭配我們最熟悉的青天白日的配色。
我在入口處租了講解機,由講解員的聲音陪伴著,步上謁陵的旅途。講解員講述著從革命起義到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歷史,短短幾段話,卻是多少生命與鮮血的積累。
在這裡,總是特別容易被民初的革命故事所打動。
碑亭中,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大字依然清晰,但政治局勢早已不同。
祭堂的大門上,天下為公,民族、民生、民權的大字歷歷在目,變成拍照的背景。
祭堂中,建國方略深刻的擘畫中華民國的未來,卻早已不在人們心中。
中山陵變成觀光景點,中山先生的精神,又有多少人在意呢?
講解的中間,念起總理遺囑,突然有些傷感。
講解的末段,還不忘強調兩岸一家,要朝統一的中國前進,令人啼笑皆非。
中山陵雖雄偉壯麗,但已感受不到莊嚴肅穆,只剩國父的精神或多或少的存在人心。
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
下一站,從下馬坊站到雲錦路,"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"就在地鐵站出口處。以前南京大屠殺只是歷史課本中短短的幾段話,一直到走進紀念館,看著雕像,看著一張張逝者的照片,看著一段段故事,突然覺得無比沉重。
是如何的深仇大恨要對一個城市如此的殘忍,是多大的勇氣才能撐過倖存的歲月。
紀念館所在的地方是發現遇難者從葬地的所在,整體規劃相當完整。
從進門處的巨幅雕像,搭配短短的文字,用著惡魔的字眼形容日軍,挑起對立的情緒。
陳列館中用身歷其境的布置,敘述南京城被占領後連串的故事與史實。
珍貴的照片與影片,帶著我們回到1937年。
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展區,是簡單的兩面牆,貼著罹難者的照片,背景音樂是時鐘的滴答聲,每12秒會搭配一滴水聲,同時,會有一張照片的燈光亮起。
代表在當時,每12秒就會有一位罹難者犧牲。簡單卻沉重的表達。
穿過紀念廣場,是萬人坑遺址和冥想室。看遺骸層層堆疊,隨意交錯,可知道當時處理遺體是多麼的草率。人命在戰爭時是毫無價值的犧牲品。
展覽的最後是和平公園,以"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"為結語倡導著和平。
但看著參觀者們,不斷說著國恥、小日本鬼子等等的話,要放下歷史,學到教訓,這段路還很長。離開的路上,好想把這段歷史忘掉。
總統府
到南京之前就對總統府充滿期待,想到場見證中華民國開端的歷史現場。逛完以後才發現,總統府的驚奇,比我想像中的多更多。一座總統府,不只看盡中華民國發展史,更是見證清末、太平天國到民國的近代史。
總統府的牌樓,是南京的地標。牌樓的原址,原為兩江總督府。後改成太平天國的皇天門。
到國民政府成立後,在1929年重建成現在這座西方古典門廊式的建築,並高掛"國民政府"四個字。直到1948年,國大會議將主席改稱總統後,牌樓上的名稱才換成"總統府"。
隨著政治現實的更迭,總統府從行政機能變為觀光景點。
總統府參觀路線分成左中右三部分。
中線主要是國民政府、總統府和所屬機關的所在地。從中式建築,到西式文藝復興時期建築,一路到紀念國民政府主席的子超樓。
隨著建築和特展的腳步,一步步了解民國的建立和總統府中風雲際會的場所。
西區是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室和起居室。
西花園中中式的庭園造景,臨時辦公室承襲西洋建築之特色,孫中山故居則是民初建築之灰牆堆砌。一個園,就可以看到百年歷史在這裡不斷的演進。
東區,則可以看見兩江總督府和太平天國時期的影子。
從清末兩江總督府的建立,開始南京城現代化的步伐,到太平天國時期,欲號令天下的龍椅。
一直到民國成立,行政院等機構成立,開啟民主化的政府組織。又是近代中國的另一家篇章。
就如同各式建築散落在總統府的每個角落,我們跟著各種主題的展覽,想慢慢拼湊出近代中國的故事。如果這些展覽能更有規劃,在動線設計上多加巧思,就不至於像是走馬看花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